[]

贵州中医药大学

宣讲会正文 职位列表 公司其他宣讲 精选校招

贵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建校以来,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己任,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本硕博全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医药高等院校。

学校是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8年被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202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获批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现有花溪、甲秀两个校区,占地约1300亩。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骨伤学院、体育健康学院(体育部)、信息工程学院、中医养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教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苗医药学院、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康复学院等19个直属院(部),中医、中药、民族医药等10个研究所;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学校现有32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32个,其中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贵州省重点学科7个,贵州省一流建设学科2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中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1个;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9个,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共建)、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

一、高层次人才分类

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第二层次: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前三位完成人;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得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得者(第一获奖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得者(第一获奖人);国家级教学名师获得者。

第三层次:国家“青年高级计划人才”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一、二层次人选,“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者;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得者(第一获奖人),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第一获奖人),省部级科技一等奖获得者(第一完成人)。三层次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第四层次:具有学历学位的博士,正高级职称,博士研究生导师,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前两名或者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2)近三年作为负责人身份主持国省部级重大科研或教改项目3项及以上,或以负责人身份主持过国家级科研或教改项目2项及以上,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或省社科2项;

3)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或青年岐黄学者,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

第五层次:具有学历学位的博士,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分为a类、b类、c类,其中a类人才为我校特需人才。(详见表1)

二、引进形式

1.全职引进,即将引进人才的人事关系正式转入我校事业编制;

2.柔性引进,即采取黔中学者、候鸟型专家、特聘教授等形式引进。

三、相关待遇

1.全职引进人才待遇

(1)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金及人才津贴

(2)职称待遇

第一至四层次人才职称待遇面议。第五层次人才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聘用。若所引进的高层人才自身具有高级职称(副高级以上含副高级),在有空岗的情况下,原则上同等条件下按其所具有职称资格优先聘用,第五层次特需人才经学校考核综合能力特别优秀的可直接聘为副教授(聘期三年)。

(3)工作条件

第一至四层次人才根据引进时双方商定的工作条件予以配备。第五层次人才由学校为其配备5000元以内的工作电脑壹台。

(4)其他规定

学校急需的第一至四层次人才引进具体待遇及工作条件由双方商定,报学校党委会批准后执行。

2.柔性引进人才待遇

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由双方商定待遇,并签订聘任合同书。合同书应包括引进对象来校的工作内容、权利义务、工作生活条件、考核和每年来校工作时间等内容。

四、报名方式

1.应聘人才将个人简历发送至指定邮箱gzyrsc@gzy.edu.cn(用word文本或pdf以附件的形式发送),发送主题请填写“姓名+所学专业+毕业学校+毕业时间+拟求职部门”;

2.初审合格后,我校将电话或邮件通知人才参加面试及考察;

3.对应聘人才的资格审查工作贯彻引进工作始终,应聘博士提供材料及填报的信息如有不实情况,一经查实,即刻取消应聘资格。

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栋青南路贵州中医药大学人事处(邮编:550025)

咨询电话:0851-88233058,0851-88233060

联系人:易老师罗老师张老师

宣讲会正文 职位列表 公司其他宣讲 精选校招
护理
针灸推拿
青年拔尖人才
宣讲会正文 职位列表 公司其他宣讲 精选校招
学校 举办时间 举办地点 操作
成都理工大学
2021-10-11 10:00  (周一) 芙蓉餐厅二楼就业指导中心3号厅 查看详情
宣讲会正文 职位列表 公司其他宣讲 精选校招
  • 2024-06-25
    查看详情
  • 2024-06-25
    查看详情
  • 2024-06-25
    查看详情
  • 2024-06-25
    查看详情
  • 2024-06-22
    查看详情
  • 2024-06-22
    查看详情
  • 2024-06-20
    查看详情
  • 2024-06-20
    查看详情
  • 2024-06-19
    查看详情
  • 2024-06-19
    查看详情
  • 投递简历
    公司名称:

    意向职位:
      选择简历:
        发送标题:

        管培生-刘双锋_蚌埠学院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马上投递